close
經典電影比經典繪畫更難懂 |
昨天,周星星我提到「文化創意產業」其實是「騙很大」。有沒有人認真地想過:什麼是「文化」? 讓我周星星先說說我的「感想」————因此,不是我對『文化』的『定義』————,就是:「文化」首先就是「經典文化」,「經典文化」就是那些被視為文化經典的哲學文本、文學文本、歷史文本、文化人類學文本、美學文本 、藝術創作、文評、藝評、影評等等等。 當「文化」————「經典文化」————被偷渡成「文化創意產業」,或者是由「文化創意產業」來取代「(經典)文化」,那麼,周星星我講老實話,「文化創意產業」就已經不是「文化」了。 記得,大約已經超過五、六年,周星星我跟友人說:「你要不要猜猜看,到底是我們台灣人邀請一系列瑞典經典影片來台灣作特映,還是邀請一系列巴黎繪畫來台灣作展覽,哪一件事是比較會賺的生意?」 也許有人會認為瑞典經典影片得來不易,也不一定台灣人就會不感興趣。 當時,周星星我就點破迷津:邀請瑞典經典影片來台灣作特映,感興趣的台灣人就必須被關在電影院裡面,至少一場就是九十分鐘。但是,更多的台灣人本來就對瑞典經典影片不感興趣,他們怎麼可能會志願讓自己被關在電影院裡面九十分鐘?但是,同樣地,邀請一系列巴黎繪畫來台灣作展覽,就算真有更多的台灣人對這些巴黎繪畫不感興趣,買門票進去看展覽也還能夠到處走動、上廁所、跟友人交談、逛紀念品商店,就算真的根本沒有台灣人看得懂那些巴黎繪畫,至少,買門票進去看展覽是不會被關住、不會考你到底看不看得懂。所以,邀請一系列巴黎繪畫來台灣作展覽,真的是一件比較會賺錢的生意。 周星星我提的論點,不是什麼大道理,但是,卻也是沒什麼台灣人能夠在第一時間就已經知悉這個論點。 不是台灣人對畢卡索(P. PICASSO)比對柏格曼(I. BERGMAN)更感興趣 ,而是,往往是畢卡索的靜態繪畫比柏格曼的劇情電影更能夠讓台灣人自在 。你要讓台灣人不自在,台灣人就更不會掏錢消費了。 提到「掏錢消費」,這當然就是「文化創意產業」比「(經典)文化」更吸引台灣人的誘因(原因)。你可以教台灣人去「文創商場」買咖啡,光是坐在咖啡館裡面喝一杯咖啡,台灣人就覺得這很有「文化氣息」。可是,周星星我要說「文化氣息」並不等於「文化」,光是坐在咖啡館裡面喝一杯咖啡並不會等於坐在咖啡館裡面討論柏拉圖(PLATON)的哲學、討論韓內克(M. HANE-KE)的電影、討論《論語》————真不知道還有沒有台灣年輕人想要看《論語》。 所以,為什麼周星星我要故意說「經典電影絕對比經典繪畫更難懂」,道理在這兒。 大家眾人去看印象派繪畫、或皮克斯展覽,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視覺畫面不主動讓你去動動大腦思考;但是,同樣再拿皮克斯的動畫長片當案例,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其實很討厭影評人幹嘛要把動畫長片講得或寫得複雜難懂。 這下,懂了嗎?「文化創意產業」其實就是不主動讓你去動動大腦思考。要讓你去動動大腦思考的東西,其實才是「文化」。 只有在這種情境下,我們才能夠真正地理解到為什麼法國哲學家賈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跟尚—呂克˙南希(Jean-Luc NANCY)提倡:用「思想」(pensées)來取代「哲學」(la philosophie),因為,「思想」開啟了各種可能性,而「哲學」比較像是一直在精進化我們大家認識這個世界的意義。故,周星星我認為,在當今這個後現代年代,大眾人人渴望追求的是「文化氛圍」、「文化氣息」,並且,絕對不是「文化」,也不是「哲學」。「文化創意產業」根本就是絕對拒絕思考,只絕對支持「掏錢消費」、消費行為,這就好像把(英文) « time is money » 改寫成 « culture is money » 一樣 ,「文創產業」只絕對支持「文化就是金錢」。「文創產業」其實是在關閉各種可能性。 尚—呂克˙南希的原文是這樣說的: Au mot « philosophie » vous semblez préférer le mot « pensée ». Quelle différence faites-vous entre les deux ? Il y a là un écart très fort, une mutation profonde. Si l'on entend par philosophie une image du monde, l'élaboration d'une signification du monde, il faut bien reconnaître qu'à chaque fois quelque chose vient dépasser, excéder les bords de cette représentation. Ce quelque chose, c'est la pensée. Penser, c'est se porter aux extrémités de la signification. La signification arrête toujours quelque chose, alors que la pensée ouvre les possibilités du sens. La peinture est une pensée. Mais la pensée de la peinture, ce ne sont pas les idées, les représentations que le peintre, qu'il s'appelle Delacroix ou Rothko, peut se faire. La pensée de la peinture, c'est le sens qui s'ouvre dans un certain geste de traits et de couleurs. On pourrait croire que les couleurs sont préformées dans un code symbolique, la Vierge devant, par exemple, porter un vêtement bleu dans la peinture classique. Le code est présent bien sûr, mais ce qui intéresse le peintre, c'est ce bleu-là en particulier, cette nuance singulière, ce chatoiement, cette épaisseur, ou au contraire cette légèreté de l'étoffe. C'est cela la pensée. L'ouverture de possibilités. (Télérama, Publié le 14/07/2012) 用個表格比較好作說明。 |
消費 | 思考 | |
文化創意產業 | 思想/開啟可能性 | 哲學/精進意義 |
最近,賈克˙德希達的「文化」評論文集出版,其門生或出版社把文集書名取為 « Penser à ne pas voir » ,《思考看不見》,理解成去思考「看不見」(ne pas voir)的問題。 這真的是一個很優秀的準則,因為,它提供了無限的思考的可能性: « penser à... » « penser à ne pas... » « penser à... » 去思考思考某問題 « penser à ne pas... » 去思考思考之所以不能幹嘛的問題 對我周星星來說,「文化」是真的能夠開啟各種可能性,「文化創意產業」是真的在關閉各種可能性。買尬的,能否請「文化創意產業」刪除掉「文化」這兩個字? |
posté le lundi 4 mai 2015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