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來聽聽比爾˙海利(Bill Haley)和他的彗星合唱團(Comets)的〈瘋狂哥,瘋狂〉(Crazy Man, Crazy)────:
再來是比爾˙海利(Bill Haley)和他的彗星合唱團(Comets)的〈整天都在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
一九五○年代中期,美國就這樣興起一股很熱血、很激昂的流行音樂的風潮。首先變成「王」(the King)的就是「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再來是看到艾維斯˙普里斯萊很紅才組成蟋蟀合唱團(The Crickets)的巴迪˙霍利(Buddy Holly),他和蟋蟀合唱團(Buddy Holly and the Crickets)也成為搖滾樂初期的風雲人物。
來聽聽巴迪˙霍利(Buddy Holly)和蟋蟀合唱團(The Crickets)的〈就是那一天〉(That'll Be the Day)────:
艾維斯˙普里斯萊、巴迪˙霍利都是主唱兼吉他手,而且都用到電吉他伴奏跟獨奏。美國還有另外一號人物幾乎不用電吉他就能做出搖滾樂,那就是傑利˙李˙路易斯(Jerry Lee Lewis);他是主唱兼鋼琴手,用鋼琴伴奏跟獨奏。正當傑利˙李˙路易斯火紅之際,他認識了他的一個表妹麥拉˙蓋兒˙布朗(Myra Gale Brown),卻決定要娶她為妻────而她(麥拉˙蓋兒˙布朗)才只有十三歲而已!這故事曾被拍成電影《大火球》(Great Balls of Fire !, 1989),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飾演傑利˙李˙路易斯,薇諾娜˙萊德(Winona Ryder)飾演麥拉˙蓋兒˙布朗。
所以,讓我們來聽聽傑利˙李˙路易斯(Jerry Lee Lewis)的〈大火球〉(Great Balls of Fire)────:
美國的搖滾樂逐漸向外擴散;例如,同樣是講英文的英國────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直接成為美國搖滾樂的市場,催生出英國本土的搖滾樂團:「滾石」合唱團(The Rolling Stones)、「披頭四」(The Beatles)……。一九六○年代大抵是英國搖滾樂的年代,因為:這一階段的搖滾樂是搖滾樂團的標籤地位大於明星主唱的標籤地位的成熟期。
以上文字,周星星我已經寫完超過一年以上;因為一直沒有再動筆把後面的『長篇大論』寫出來,恰巧最近我也很少發表新網誌,於是在今天突發奇想就把已經寫好的部分發表出來。
比爾˙海利(Bill Haley)比爾˙海利(Bill Haley)比爾˙海利(Bill Haley)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