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還是請看一則驚人的新聞:有關《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新高紀錄:
逾四億人民幣 《變形金剛二》票房 擊沉鐵達尼
2009-07-18 《中國時報》實習記者黃怡蓁/綜合報導
《變形金剛2》橫掃大陸電影各項票房紀錄,累計票房已超過四億人民幣(約十九億台幣),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言人翁立表示,《變形金剛2》超越一九九八年《鐵達尼號》創下三.六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紀錄,成為大陸至今最賣座的外國電影。
六月廿四日 在大陸上映的《變形金剛2:復仇之戰》,由好萊塢大導演麥可貝執導,打破了《鐵達尼號》保持了十一年的票房紀錄。中國電影市場人士表示,當年《鐵達尼號》的三.六億元票房是放映了七十多天的總成績,而《變形金剛2》至今放映只有三周。
導演麥可貝在韓國首映上曾表示,中方對影片中在上海的戲份很滿意,在大陸上映時不會有刪減。但據看完電影的觀眾稱,英文原版影片對白裡的「上海」字樣被刪除、上海的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塔也沒有出現。中影集團負責人對此表示,《變形金剛2》是部科幻片,是完全虛構出來的故事,片中出現的城市泛指地球上的城市。
不少人將《變形金剛2》的創新紀錄歸功於第一集的轟動效應。太平洋電影網的市場專家劉嘉表示,由《變形金剛》帶來的流行文化傳奇依然有增無減。
「亮眼的票房紀錄證明了大陸觀眾對外國電影的熱切需求。」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負責人表示。該協會一直希望中國放寬其對外國片輸入中國的限制:中國為保護國內電影業,因此設了一年只能輸入廿部外國片的規定。
就我所知,過去這一、兩年能夠擊沈《鐵達尼號》之票房紀錄者,唯有英國的《媽媽咪呀!》(打敗英國之票房紀錄)。《鐵達尼號》是在中國經濟實力崛起前上映,潛在的觀眾群當然沒有今天多。但是請想想:中國有十三億人口,《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才賣超過(或即將賣超過)二十億新台幣,顯見中國的電影市場依舊不夠大。中國還有廣大的農民跟勞工沒錢、沒時間看電影,還有很大一塊區域還沒滲進此中產階級娛樂。下面會再作細部分析。
先看看《變形金剛》的票房
以下是周星星我蒐集三個歐洲國家、三塊比較大型的電影市場,來跟美國、台灣進行對照。別忘記《變形金剛》是 2007 年的片;下面的 « m » 代表三個零,即「千」:
《變形金剛》在德國是1,511 m 觀影人次。《三百壯士》贏它:1,666 m 觀影人次;《神鬼認證:最後通牒》贏它:1,672 m 觀影人次;《黃金羅盤》贏它:2,349 m 觀影人次;《終極警探 4.0》贏它:2,628 m 觀影人次;連《豆豆假期》都贏它:3,412 m 觀影人次;還有《辛普森家庭》也贏它:4,592 m 觀影人次;當然還有《料理鼠王》:6,104 m 觀影人次。
《變形金剛》在法國約是2,000 m 觀影人次。《辛普森家庭》贏它:約 3,500 m 觀影人次;更不用說《料理鼠王》:大約超過 7,750 m 觀影人次。
《變形金剛》在英國約是22,900 m 英鎊。《辛普森家庭》贏它:約 38,500 m 英鎊;《料理鼠王》較差,但還是贏它:約 24,700 m 英鎊。
《變形金剛》在美國約是320,000 m 美金。
《變形金剛》在台灣大台北賣超過一億八千萬新台幣;全台灣很可能是三億八千萬或四億。
假設《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最終能在台灣締造全台五億的票房(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已經超過全台五億),再把《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即將在中國締造超過二十億新台幣的紀錄拿來作比較,我們發現:僅只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就已經為《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創造出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的四分之一的票房收入,馬上我們就可判斷中國的電影市場當然還有再擴大的可能(只要它的經濟成長能一直延續以及它的貧富差距能稍微縮小)。縱使中國的物價水準跟台灣有差、中國的電影票價低於台灣的電影票價,但一旦再換算成觀影人次,也還是一樣跟中國的十三億人口不成比例。
假設《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最終能在台灣締造全台五億的票房(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近日或早已經破了《海角七號》的全台五億三千萬的紀錄),很少人算得出大約會是多少觀影人次。《海角七號》全台賣了五億三千萬,大約相當於兩百二十萬觀影人次,依然不及於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十分之一。
如果我的記憶力沒出差錯,當初《變形金剛》在南韓以及在中國,就已經大賣。周星星我之所以會記住這件事,是因為當時就已經在想:東方亞洲的觀眾真的是太笨了。很抱歉,當時我就已經是這麼想,至今仍這麼想。
再看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票房
周星星我剛看到法國的「7 月 8 號到 7 月 14 號」票房紀錄,讓人嚇一跳:
迎戰《冰原歷險記三》(Ice Age 3, 2009)的只有《變形金剛:復仇之戰》這個爛喀,導致適合闔家觀賞的家庭娛樂片只剩下《冰原歷險記三》而已:首週(7 月 1 號到 7 月 7 號)就破了兩百萬觀影人次──七天就賣破《變形金剛第一集》的累積紀錄──詳細數字是 2,403,734 觀影人次;第二週「7 月 8 號到 7 月 14 號」照樣賣了 1,923,620 觀影人次,十四天已累積四百三十二萬觀影人次,瞬間打破去年的《功夫熊貓》、《瓦力》跟今年的《經典老爺車》的下片成績。(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冰原歷險記三》至今是七百二十一萬觀影人次,買尬的!)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呢?目前可確定它(在法國)會賣超過它的第一集,但大概會停在兩百二十萬觀影人次上下(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至今已有兩百二十八萬觀影人次)──此觀影人次即是台灣《海角七號》的總票房。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還有一個更糗的紀錄:同樣是「7 月 8 號到 7 月 14 號」這一週,《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共 763 支拷貝只賣出二十六萬觀影人次,而《頭號公敵》(Public Enemies, 2009)才 471 支拷貝卻已經賣出五十九萬觀影人次。請各位自行去想像上映《變形金剛:復仇之戰》跟《頭號公敵》的戲院裡面各有多少位觀眾吧。(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頭號公敵》至今是一百四十五萬觀影人次)
雖然《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已經在台灣出現疲態,但它還是有可能挑戰《海角七號》全台賣了五億三千萬的紀錄。(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已挑戰成功!)
總還是要分析一下台灣的電影市場
提出這麼多票房數據後,終究還是得作個細部分析(或許也只能說是概略的描述)。
《變形金剛》在台灣大台北賣超過一億八千萬新台幣;全台灣很可能是三億八千萬或四億。這當然是當年的年度第一名。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應該會在台灣大台北賣超過兩億三千萬新台幣(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已賣超過);全台灣很可能是四億八千萬或五億(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已經破了《海角七號》的全台五億三千萬的紀錄)。這絕對會是今年的年度第一名。
當初《我心遺忘的節奏》(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 2005)在大台北還賣不到一百萬,《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 2006)在大台北似乎剛要到兩百萬──兩百萬約八千觀影人次,總之就是不可能超過一萬觀影人次。如果《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應該會在大台北賣超過兩億三千萬,則這大約會是九十二萬觀影人次。再說,全台不可能將《竊聽風暴》乘以二,但全台卻一定會將《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乘以二點多。假設通通都用《海角七號》的全台兩百二十萬觀影人次來看的話,看過《竊聽風暴》的觀眾根本才只是兩百二十萬觀影人次中的個位數(單位是『萬』)。
所以幾乎可以判斷:ㄅ、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觀眾,有壓倒性的絕對多數絕對不會看《竊聽風暴》。ㄆ、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觀眾,如果在這觀眾群中再作調查的話,說不定會有將近三分之一或一半是今年只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這一部片而已的觀眾。
周星星我只想說:第一,文藝片市場跟商業大片幾乎是不成比例。第二,當能夠看文藝片的觀眾是如此少數,而能夠看商業大片的觀眾幾乎就是全部,那麼,判斷電影的品味,也必然失衡。
周星星我還沒看過《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二○一一年七月十二號註:已經看過《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實在是大規模毀滅性的世紀大爛片),所以必然會有很憤怒的讀者要指責我「大放厥詞」。但,試想:當網路上已充斥太多「《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就是一直打,打到麻木、甚至單調到可讓人睡著」的意見時,請問,當我周某人真的跑進去戲院觀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時,《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有可能會變成另外一部影片──即《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有可能會是充滿一大堆文戲的片嗎?
試想:當網路上已充斥太多「《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劇本很爛」的聲音時,請問《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會在什麼情境下變成好片?答案:在根本不知如何判斷電影優劣的觀眾品評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就會變成好片。
從歐洲電影市場的反應來看,我們可以判斷,把《變形金剛》、《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拿來跟其它的影片相比,《變形金剛》、《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不見得製造得出好奇心、不見得吸引得到觀眾付錢買票。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台灣,我們一定找得到很多位非常厲害的影評人跟愛看電影的觀眾,我們一定要稱讚他們懂得如何選擇影片、欣賞影片(跟如何評論影片)。但是,如果比例懸殊到九十九比一,有九十九是突然就把今年唯一一張電影票的預算獻給了《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當然就會出現九十九聯合攻一的反「反《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現象。但是,真是請摸著良心說話:一部ㄅㄧㄤˋ來ㄅㄧㄤˋ去的《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怎麼還吸引得到這麼大量的觀眾?怎麼還能夠得到過半以上的好評?
所以我只能下結論說:中華民族(中國跟台灣),在整體社會的文化層次還沒有被教育拉高之前,真的,就是我所說的看電影的白癡。當然,我還沒「志向遠大地」要寫一篇文化社會學的論文,把其它可供參考的數據全引出來。但是,從《變形金剛:復仇之戰》能夠在東方亞洲地區大賣即可知:這塊地區的觀眾還沒「準備好」要支持有內涵的影片。已經有人在指責《不能沒有你》採用黑白攝影是過時的腦袋……請相信我,以上這位白癡絕對買票看過《變形金剛:復仇之戰》。
絕對謝謝大家指教。(就像美女林志玲到她這般地位時,她不會跟批評她的人吵架,不會反嗆回去;她只會說:『謝謝指教。』但周星星我也學會這套禮儀:說『謝謝指教』意近『謝謝,請不要指教。』)
逾四億人民幣 《變形金剛二》票房 擊沉鐵達尼
《變形金剛2》橫掃大陸電影各項票房紀錄,累計票房已超過四億人民幣(約十九億台幣),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言人翁立表示,《變形金剛2》超越一九九八年《鐵達尼號》創下三.六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紀錄,成為大陸至今最賣座的外國電影。
導演麥可貝在韓國首映上曾表示,中方對影片中在上海的戲份很滿意,在大陸上映時不會有刪減。但據看完電影的觀眾稱,英文原版影片對白裡的「上海」字樣被刪除、上海的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塔也沒有出現。中影集團負責人對此表示,《變形金剛2》是部科幻片,是完全虛構出來的故事,片中出現的城市泛指地球上的城市。
不少人將《變形金剛2》的創新紀錄歸功於第一集的轟動效應。太平洋電影網的市場專家劉嘉表示,由《變形金剛》帶來的流行文化傳奇依然有增無減。
「亮眼的票房紀錄證明了大陸觀眾對外國電影的熱切需求。」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負責人表示。該協會一直希望中國放寬其對外國片輸入中國的限制:中國為保護國內電影業,因此設了一年只能輸入廿部外國片的規定。
就我所知,過去這一、兩年能夠擊沈《鐵達尼號》之票房紀錄者,唯有英國的《媽媽咪呀!》(打敗英國之票房紀錄)。《鐵達尼號》是在中國經濟實力崛起前上映,潛在的觀眾群當然沒有今天多。但是請想想:中國有十三億人口,《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才賣超過(或即將賣超過)二十億新台幣,顯見中國的電影市場依舊不夠大。中國還有廣大的農民跟勞工沒錢、沒時間看電影,還有很大一塊區域還沒滲進此中產階級娛樂。下面會再作細部分析。
先看看《變形金剛》的票房
以下是周星星我蒐集三個歐洲國家、三塊比較大型的電影市場,來跟美國、台灣進行對照。別忘記《變形金剛》是 2007 年的片;下面的 « m » 代表三個零,即「千」:
《變形金剛》在德國是
《變形金剛》在法國約是
《變形金剛》在英國約是
《變形金剛》在美國約是
《變形金剛》在台灣大台北賣超過一億八千萬新台幣;全台灣很可能是三億八千萬或四億。
假設《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最終能在台灣締造全台五億的票房(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已經超過全台五億),再把《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即將在中國締造超過二十億新台幣的紀錄拿來作比較,我們發現:僅只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就已經為《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創造出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的四分之一的票房收入,馬上我們就可判斷中國的電影市場當然還有再擴大的可能(只要它的經濟成長能一直延續以及它的貧富差距能稍微縮小)。縱使中國的物價水準跟台灣有差、中國的電影票價低於台灣的電影票價,但一旦再換算成觀影人次,也還是一樣跟中國的十三億人口不成比例。
假設《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最終能在台灣締造全台五億的票房(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近日或早已經破了《海角七號》的全台五億三千萬的紀錄),很少人算得出大約會是多少觀影人次。《海角七號》全台賣了五億三千萬,大約相當於兩百二十萬觀影人次,依然不及於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十分之一。
如果我的記憶力沒出差錯,當初《變形金剛》在南韓以及在中國,就已經大賣。周星星我之所以會記住這件事,是因為當時就已經在想:東方亞洲的觀眾真的是太笨了。很抱歉,當時我就已經是這麼想,至今仍這麼想。
再看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票房
周星星我剛看到法國的「7 月 8 號到 7 月 14 號」票房紀錄,讓人嚇一跳:
迎戰《冰原歷險記三》(Ice Age 3, 2009)的只有《變形金剛:復仇之戰》這個爛喀,導致適合闔家觀賞的家庭娛樂片只剩下《冰原歷險記三》而已:首週(7 月 1 號到 7 月 7 號)就破了兩百萬觀影人次──七天就賣破《變形金剛第一集》的累積紀錄──詳細數字是 2,403,734 觀影人次;第二週「7 月 8 號到 7 月 14 號」照樣賣了 1,923,620 觀影人次,十四天已累積四百三十二萬觀影人次,瞬間打破去年的《功夫熊貓》、《瓦力》跟今年的《經典老爺車》的下片成績。(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冰原歷險記三》至今是七百二十一萬觀影人次,買尬的!)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呢?目前可確定它(在法國)會賣超過它的第一集,但大概會停在兩百二十萬觀影人次上下(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至今已有兩百二十八萬觀影人次)──此觀影人次即是台灣《海角七號》的總票房。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還有一個更糗的紀錄:同樣是「7 月 8 號到 7 月 14 號」這一週,《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共 763 支拷貝只賣出二十六萬觀影人次,而《頭號公敵》(Public Enemies, 2009)才 471 支拷貝卻已經賣出五十九萬觀影人次。請各位自行去想像上映《變形金剛:復仇之戰》跟《頭號公敵》的戲院裡面各有多少位觀眾吧。(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頭號公敵》至今是一百四十五萬觀影人次)
雖然《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已經在台灣出現疲態,但它還是有可能挑戰《海角七號》全台賣了五億三千萬的紀錄。(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已挑戰成功!)
總還是要分析一下台灣的電影市場
提出這麼多票房數據後,終究還是得作個細部分析(或許也只能說是概略的描述)。
《變形金剛》在台灣大台北賣超過一億八千萬新台幣;全台灣很可能是三億八千萬或四億。這當然是當年的年度第一名。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應該會在台灣大台北賣超過兩億三千萬新台幣(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已賣超過);全台灣很可能是四億八千萬或五億(二○○九年八月二十號註:已經破了《海角七號》的全台五億三千萬的紀錄)。這絕對會是今年的年度第一名。
當初《我心遺忘的節奏》(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 2005)在大台北還賣不到一百萬,《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 2006)在大台北似乎剛要到兩百萬──兩百萬約八千觀影人次,總之就是不可能超過一萬觀影人次。如果《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應該會在大台北賣超過兩億三千萬,則這大約會是九十二萬觀影人次。再說,全台不可能將《竊聽風暴》乘以二,但全台卻一定會將《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乘以二點多。假設通通都用《海角七號》的全台兩百二十萬觀影人次來看的話,看過《竊聽風暴》的觀眾根本才只是兩百二十萬觀影人次中的個位數(單位是『萬』)。
所以幾乎可以判斷:ㄅ、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觀眾,有壓倒性的絕對多數絕對不會看《竊聽風暴》。ㄆ、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觀眾,如果在這觀眾群中再作調查的話,說不定會有將近三分之一或一半是今年只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這一部片而已的觀眾。
周星星我只想說:第一,文藝片市場跟商業大片幾乎是不成比例。第二,當能夠看文藝片的觀眾是如此少數,而能夠看商業大片的觀眾幾乎就是全部,那麼,判斷電影的品味,也必然失衡。
周星星我還沒看過《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二○一一年七月十二號註:已經看過《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實在是大規模毀滅性的世紀大爛片),所以必然會有很憤怒的讀者要指責我「大放厥詞」。但,試想:當網路上已充斥太多「《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就是一直打,打到麻木、甚至單調到可讓人睡著」的意見時,請問,當我周某人真的跑進去戲院觀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時,《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有可能會變成另外一部影片──即《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有可能會是充滿一大堆文戲的片嗎?
試想:當網路上已充斥太多「《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劇本很爛」的聲音時,請問《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會在什麼情境下變成好片?答案:在根本不知如何判斷電影優劣的觀眾品評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就會變成好片。
從歐洲電影市場的反應來看,我們可以判斷,把《變形金剛》、《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拿來跟其它的影片相比,《變形金剛》、《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不見得製造得出好奇心、不見得吸引得到觀眾付錢買票。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台灣,我們一定找得到很多位非常厲害的影評人跟愛看電影的觀眾,我們一定要稱讚他們懂得如何選擇影片、欣賞影片(跟如何評論影片)。但是,如果比例懸殊到九十九比一,有九十九是突然就把今年唯一一張電影票的預算獻給了《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當然就會出現九十九聯合攻一的反「反《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現象。但是,真是請摸著良心說話:一部ㄅㄧㄤˋ來ㄅㄧㄤˋ去的《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怎麼還吸引得到這麼大量的觀眾?怎麼還能夠得到過半以上的好評?
所以我只能下結論說:中華民族(中國跟台灣),在整體社會的文化層次還沒有被教育拉高之前,真的,就是我所說的看電影的白癡。當然,我還沒「志向遠大地」要寫一篇文化社會學的論文,把其它可供參考的數據全引出來。但是,從《變形金剛:復仇之戰》能夠在東方亞洲地區大賣即可知:這塊地區的觀眾還沒「準備好」要支持有內涵的影片。已經有人在指責《不能沒有你》採用黑白攝影是過時的腦袋……請相信我,以上這位白癡絕對買票看過《變形金剛:復仇之戰》。
絕對謝謝大家指教。(就像美女林志玲到她這般地位時,她不會跟批評她的人吵架,不會反嗆回去;她只會說:『謝謝指教。』但周星星我也學會這套禮儀:說『謝謝指教』意近『謝謝,請不要指教。』)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