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一七年第七十屆坎城影展(le 70e festival de Cannes)由《伊斯麥的鬼魂》(LES FANTÔMES D'ISMAËL,
2017)擔任開幕片。阿諾˙戴普勒相(Arnaud DESPLECHIN)目前正遭遇到法國電影觀眾極為嚴厲的臭罵,
因為《伊斯麥的鬼魂》可能正具體地反映阿諾˙戴普勒相這麼多年下來的電影創作世界
————繞著空洞跑。

嗯,有沒有台灣人其實會對片名感興趣?沒有。早說嘛,台灣人的習性
————很明顯一點都不『追真』、
『學真』
————不會太讓人意外。

《伊斯麥的鬼魂》的片名,對,是   « Les Fantômes d'Ismaël »

如果影評人周星星我要   « Google »   《伊斯麥的鬼魂》的資訊,周星星我絕對是打   « les fantômes d'Ismaël »
,例如,上   Allociné   網站要找   « Les Fantômes d'Ismaël »   的劇照,就打   « les fantômes d'Ismaël »   ,就
能夠孤狗得到   Allociné   網站內部的大張劇照。

如果周星星我決定要搜搜台灣網頁有沒有   « les fantômes d'Ismaël »   的資訊,結果,其實已經不會讓我意外
了,台灣網頁還是會再返周星星我自己的部落格、中時部落格……

某些台灣人的新聞媒體把   « Ismaël »   音譯成「伊斯梅」,這也不算是錯,真的,因為聽起來真的很像是「伊
斯梅」。

某些台灣人的新聞媒體把   « Ismaël »   音譯成「伊斯莫」,這真的錯得離譜。

說台灣人的新聞媒體根本就不是根據   « Ismaël »   來把它音譯成「伊斯莫」,而是他們的人自己以為是
   « Ismael »   ,然後又直覺地直接用英文來唸,用英文來唸當然跟用法文來唸不一樣。不會打   « le tréma »   ?
不會唸有   « le tréma »   的音節?

真正是最怪的是,「全台灣」的台灣人好像通通都不知道法國人是用法文。

阿諾˙戴普勒相最新上映的劇情長片《伊斯麥的鬼魂》原文是   « Les Fantômes d'Ismaël »   ,原文是法文,原
文不是英文。

雖然周星星我把   « Ismaël »   音譯成「伊斯麥」,但我也尊重把   « Les Fantômes d'Ismaël »   音譯成「伊斯梅」
的中譯,至少周星星我絕對認為音譯成「伊斯梅」還是在根據法文發音來中譯。

而台灣人的新聞媒體「自動化地」把法文片名   « Les Fantômes d'Ismaël »   踹到一旁,竟通通都以英文
   « Ismael's Ghosts »   踹掉法文   « Les Fantômes d'Ismaël »   ,基本上,這是唯有台灣影評人周星星我
在生氣,其他的台灣人卻都在對周星星我生氣的「狀況」。

跟台灣人不能太「認真」,因為台灣人不是「追真」、「學真」的民族。


回到二○一七年坎城影展專題首頁     http://jostar2.tian.yam.com/posts/38001137  
坎城影展得獎名單   2005-2016        http://jostar2.tian.yam.com/posts/26666681  
搜尋坎城影展 2006-2020                 http://jostar2.tian.yam.com/posts/250050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rance 的頭像
    errance

    遊蕩的哲學: ERRANCE, ERRARE HUMANUM EST, & LES PLAISIRS D'ERRER, ET CAETERA.

    err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