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號的時候「你幾歲?」,會跟「你怎麼想?」呈正向相關。「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號解除
戒嚴令
」,會跟「你是什麼樣的人?」有關聯。

「你是什麼樣的人?」又是什麼樣的問題?

基本上,「你是『什麼樣』的人?」是在問:關於人權,以及關於民主/法治,你是怎麼看?怎麼想?怎麼
「承擔」人權、怎麼「承擔」民主國/法治國的「支持者」的責任?

上一週我們已經提到「同性婚姻」跟「廢除死刑」的人權問題。「人權的政治」、「人權的法治」,跟民主
政治「初步的時候」的民主政治有一點絕對大不相同:昔日的民主政治志在打倒極權/威權專制,例如,先
建立共和國政體;但是「後現代式」的民主法治之政治,卻是在民主的共和國政體之上再志在打倒「人權不
正義」
————依『人權』的觀點來看,顯然是『不正義』的————,例如「歧視」正是一種「不正義」,
除了種族/族群歧視之外,性別歧視、性(傾)向歧視、性別氣質歧視,也都是人權上的「不正義」。
以「討厭同性戀」   « homophobe(s) »   的言論來說,在後現代民主政治,就是「歧視」。

解除戒嚴令」之後,「解嚴後」(『後解嚴』)的台灣人其實都一同經歷了全面自由化/多元化的過程

————但應該要這樣子看待這個『過程』,也就是根本沒有親身感受到『剛解除戒嚴令』之後的日子的
『變化』的人,就絕對沒辦法「經歷過」『剛解除戒嚴令』之後的日子的全面自由化/多元化的過程。
九八○年
才出生的台灣人,一九八八年五月也才只有七歲或八歲而已,八歲小孩能懂「五二○事件」是什
麼意思嗎?更別說一九八八年才出生的台灣人,他們甚至從來沒看過一九八八年之前『仍然還有報禁』的
時代的報紙。這正是在代表說:沒有親眼看過那時候的「事事之『經過』」,就只能依靠歷史課本的敘事,
來想像『經過』過的事事。


後解嚴的時候:變化

在「解除戒嚴令」之前,台灣人的心思形態,根本完完全全是保守右派、是反動右派、是權威右派的一整套
「想法」。例如,人人
————每一位台灣人,但是除了同性戀的台灣人之外————都很「討厭同性戀」
   « homophobes »   ,人人(每一位台灣人)都完完全全沒有想過「婚姻」也可以是由同性別的人結合,人
人都支持死刑,人人天天都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會是由女人當上我們大家眾人的總統……

很多現在的既成事實,是當初諸多「變化」   « changements »   的結果。

「解除戒嚴令」是第一個「變化」,時代政治的「變化」,此「變化」催化了其它很多很多更多的「變化」,
民主政治的「變化」、社會面的「變化」
————『社會面』其實就包括了台灣人的『心思形態』的變化、
『社會文化』的變化、新聞媒體的變化、教育方針的變化、休閒生活的變化、『打扮自己』的變化……

————,當然也還有廣義的「文化」跟狹義的「文化」的「變化」……,諸多「變化」   « changements »
讓「變化」本身率先以「歷史動能」的身分感染台灣人社會的每一層面。

《在禮拜五,在太平洋的邊疆》(À vendredi, aux limbes du Pacifique)

posté le vendredi 9 juin MMXVII

解嚴二十(週)年來的記憶全系列(上)
http://jostar2.tian.yam.com/posts/33880075  

解嚴二十(週)年來的記憶全系列(下)
http://jostar2.tian.yam.com/posts/33880076  

解嚴三十週年來的記憶(1)
http://jostar2.tian.yam.com/posts/58000101  

解嚴三十週年來的記憶(2)
http://jostar2.tian.yam.com/posts/58000294  

解嚴三十週年來的記憶(3)
http://jostar2.tian.yam.com/posts/58000295  

解嚴三十週年來的記憶(4)
http://jostar2.tian.yam.com/posts/58000296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rance 的頭像
errance

遊蕩的哲學: ERRANCE, ERRARE HUMANUM EST, & LES PLAISIRS D'ERRER, ET CAETERA.

err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